楚天金報訊 圖為:昨日15時30分,武漢機場高速,監測人員使用便攜式監測儀測得PM2.5瞬時濃度值 (記者彭嵐攝)
  □本報記者彭嵐 通訊員鄢祖海
  前天,當武漢市民還在網上翻看北京“十面霾伏”的各種照片時,殊不知,這團北方的霾正逐步向南轉移,直奔武漢。與此同時,北京、濟南、合肥、武漢四地的環境監測車同時啟動,實時追蹤北方霾團南移的腳步。這也是武漢環境監測部門首次與多地同行聯手,啟動空氣污染追蹤監測。
  4路車分工監測的污染數據表明,北方霾團確實一路南移。監測最終結果將於污染全部消失後出爐。
  是否啟動追蹤監測,一度很糾結
  此次監測以武漢為目的地,11日午間前後,北京、濟南、合肥的監測車從當地出發,當晚到鄭州集結,昨日一早再從鄭州開往武漢。而武漢出發的監測車,則於11日晚到達河南南陽桐柏縣監測,次日返程。昨晚7時左右,四路監測車在武漢碰頭。
  四輛車上的配置不同,且都是邊走邊測,在監測參數上互有補充,對霾團移動的信息掌握更全面。監測項目包括顆粒物污染(PM2.5、PM10)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臭氧等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指標項。
  對於選擇這輪霾團啟動跟蹤監測的原因,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透露,今年3月,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空氣中的污染團會在某種驅動下移動上千公里。比如京津冀的霧霾天氣,會在某種天氣下轉移到華中地區。近期京津冀城市處於嚴重霧霾之中,而10月12日正好有一股強冷空氣南下,因此預判到霾團會一路南移並影響到武漢。“其實之前對於是否啟動追蹤監測一度很糾結。一直到11日上午,都還沒確定北方這輪霾團是否會影響到武漢。”武漢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梁勝文說,儘管如此,追蹤監測的各項準備卻一直在進行,隨時可以開拔。直到11日中午,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方面綜合大氣環境及氣象條件,確定了可能對武漢產生影響,於是各路監測立即上路,一路向南。
  南移過程中霾團濃度有所稀釋
  實際監測情況如何?武漢環境監測中心負責人胡世祥透露,11日中午出發時,武漢還是良好空氣,經過的隨州、孝感等城市空氣處於重度污染,到了河南境內,PM2.5、PM10等主要指標在40-90之間,這證明污染帶前鋒已過河南,剛進湖北。昨日回程時,這兩座城市在大風冷空氣籠罩下,污染情況大幅緩解,達到優良範疇,說明污染物還在南下。越靠近武漢,污染指數越高,PM2.5瞬時濃度值在100-200微克/立方米上下。
  北京—武漢監測線路工作人員、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譚自強介紹:“10月11日中午從北京出發時,北京還在霾團的籠罩里。11日晚到達鄭州時,該地PM2.5也有200微克/立方米,污染指數偏高。昨天一早,可能受南下冷空氣驅散,鄭州7時的PM2.5濃度值在50微克/立方米左右,接近良好。隨著一路南行,在到達許昌、漯河時,PM2.5監測數據出現高值,許昌短時濃度達到300微克/立方米,漯河則一度超過400微克/立方米。”
  就此,譚自強分析稱,此輪北方霾團確實在一路南移,且在移動過程中,污染濃度有一定程度的稀釋。
  監測專家說,追蹤移動監測主要是記錄污染團移動中的變化,並希望以此找出可能存在的規律。各路監測車輛通過手持和車載的檢測儀器收集的數據,大多為經過地區的瞬時污染物指數值,只能說明當時、當地的動態污染情況,並不能完全代表所在城市的日均空氣質量狀況。
  為保證此次追蹤監測的完整性,今日監測還將繼續。直到此次污染全部消失後,才會整合全程的監測數據,總結出此次追蹤監測的最終結果。
  監測數據有助於提前預報空氣質量
  梁勝文透露,圍繞武漢空氣質量變化進行的追蹤監測,今後可能會越來越多。收集的數據很寶貴,可成為分析大氣污染帶移動和變化規律的有效參考值,便於技術上對影響武漢大氣環境的因素作出更深入分析。
  從市民關切的角度來講,動態數據越多,環保部門發佈的空氣質量預報會越精準,預報時間越早,方便市民提前作出應對。
  更深層來說,對武漢城市防霾降塵措施的制定和規劃佈局,能夠提供權威參考。而多地環保部門聯手,聯防聯控空氣污染,是未來治理大氣環境的一個必然趨勢。
  製圖:羅懌
  (原標題:圖文:江城的霾 打北方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d31kdok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